行业内首次,赔付不设上限 汉唐全系车型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网上车市 2025-07-15 14:04

前几天,比亚迪官宣正式启动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的智驾OTA,覆盖旗下四大品牌,涉及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在这一则重磅消息中,更令人值得关注的就是智能泊车系统的升级了,无论是汉L、唐L,还是汉智驾版、唐智驾版均实现了可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功能,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比亚迪官方承诺,在中国市场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其实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大体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所能接触到的民用车,基本还都处于L2范畴内。那比亚迪的L4级智能泊车是什么概念,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如地下车库、园区等“高频、低速、封闭”的使用场景中,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地完成停车入库。

在汽车自动驾驶发展的快速进程中,行业乱象丛生,阻碍并制约着L2向更高阶进化,这其中就有一点,那就是责任界定模糊,L2到更高阶的核心差异在于责任主体转移,到底是车企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决策担责,还是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后果,无论是责任行为判定,还是行为责任的划分,目前法规都尚未明确。

本次汉唐全系车型通过OTA实现可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的同时,比亚迪其实也非常清晰地给出了安全责任限定。在中国市场,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具体来看,在中国市场所有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在其整车生命周期内,因泊车辅助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事故,按照法律规定或司法判定应由本车承担的维修费用、第三方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损失,由比亚迪承担相关维修或损失费用。更加难得的是,这项兜底政策,跟车不跟人,只要车型吻合、事故状态符合,二手车照样可以享受。

这意味着汉L和唐L等车型用户在天神之眼智能泊车辅助场景下的安全及依法由本车承担的损失,都不用走保险流程,可以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这对用户最大的好处是不影响明年的保险费率,保费也不会上涨,智能泊车真的可以做到常用好用放心用了。

比亚迪并不是第一个为智驾安全进行兜底的企业,但它是目前做的最好的一个了,为什么这么说,看下行业整体的表现就很清楚了。当用户正常使用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出现了事故该由谁担责?各家车企的应对方式大体有四种情况。

第一情况,比亚迪,针对所有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终身享有厂家兜底权益,而且厂家提供的维修和补偿金额不设上限,不需要保险,自然也不会影响到第二年的保费。

第二情况,鸿蒙智行,针对问界、智界、享界部分车型,推出有12个月的权益保障,但维修和补偿金额最高不能超过5万元。当过了12个月的权益期后,用户就需要自己走商业险自行搞定了。

第三情况,小鹏,针对自己的用户推出了独立于商业险种的智驾险,用户每年交239元,在使用智能驾驶系统时发生事故,就用这个智驾险来进行赔付。不过,如果用户没有购买智驾险,那就只能走自己的商业险了。

第四情况,理想、特斯拉、小米等,剩下的品牌就完全没有兜底概念了,无论智驾系统使用与否,发生事故并被依法认定为本车责任时,就只能上报保险,由本车的商业险解决赔付问题了。

从行业现状就能看出,只有比亚迪和鸿蒙智行是典型的车企担责型,但比亚迪不设赔付上限且不设权益期限,鸿蒙智行是金额和期限都有所限制。剩下的其他品牌,则都还没有由车企担责的概念。

可以看出,只有比亚迪敢于承诺对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这也说明其对智能泊车系统的稳定性、成熟度已有较高判断,说到底也是对自身技术的自信。要知道的是,比亚迪拥有国内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团队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这些看得见的硬实力,已经让比亚迪跻身于行业智驾第一梯队了。

另外,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车型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都已经过了充分验证,再加上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的厂家担责政策,比亚迪在智驾道路上完成了抢先占位,并实现了政策兜底-数据反哺-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

比亚迪给汉L和唐L等车型升级了能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功能,并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全面兜底,可让用户每一次使用智能泊车都更省心更放心,同时,这种由车企主动担责的行为,也将为整个智驾行业未来的责任划定,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