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雄心:菲亚特110年商业传奇
2009-11-10 18:280条评论
正式接管克莱斯勒;与中国广汽集团合资建立乘用车生产基地……2009年,谁也没有想到,在全球汽车巨头因金融危机纷纷衰败的情况下,昔日默默无闻的菲亚特会变身“救世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今年,菲亚特汽车已年满110周岁,回顾历史,这位百岁“老人”并没有衰老,而是怀着新的梦想,在世界汽车史上演绎着又一段传奇。
110年前,意大利一位市长的儿子,从昂贵的私立贵族学校毕业后,对刚刚诞生的汽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决定要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汽车。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他成功了。1899年7月11日,意大利都灵无名氏汽车制造厂(简称FIAT)成立,同年,菲亚特的第一辆汽车4HP问世,这种外形近似马车的轿车第一年只生产了8辆。
1902年,极其推崇技术创新的乔瓦尼·阿涅利一世被选为工厂常务理事,在他的领导下,菲亚特开始了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员工人数由150人增加到2500人,先后推出了12HP、60HP、100HP、130HP轿车,其中130HP轿车的最高速度达160公里/小时,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菲亚特开始生产卡车、拖拉机、公共汽车、轮船和飞机发动机,产品甚至远销到美国和澳大利亚。1920年11月,乔瓦尼·阿涅利当选为菲亚特董事长,随后,菲亚特采用美国福特公司流水线模式建设了林格多工厂,无论在工厂规模还是管理模式上,林格多工厂都是当时欧洲最领先的,甚至被称为是当时意大利的工业象征。
林格多工厂的投产,让菲亚特驶上了新的发展快车道。一系列新车型得以推出,包括第一款四座汽车:509,甚至还有豪华轿车和超级跑车。上世纪 30年代,菲亚特先后推出了518、527豪华轿车和508、500型紧凑型轿车,其中500型轿车是意大利首批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轿车,小巧,便宜,性能良好,广受大众的欢迎,一直生产到1955年。
二战后,意大利的经济得以飞速发展,菲亚特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汽车制造、农机产品到航空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1955年,FIAT600微型轿车问世,标志着意大利普及汽车时代的到来,而在此后的15年里, FIAT600的总销量超过了400万辆,创造了汽车史上的一个神话。
在阿涅利家族的精心经营下,菲亚特的实力不断增强,并开始兼并国内的其他汽车生产企业。1969年,菲亚特成功收购了蓝旗亚和法拉利两大品牌。 1985年,阿尔法·罗密欧也被菲亚特收购。1993年,久负盛名的超级跑车公司玛莎拉蒂也回到了“菲亚特母亲”的怀抱。除了兰博基尼外,意大利重要的汽车品牌全部收归菲亚特旗下。
如今,在强手如林的欧洲汽车市场,菲亚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过去的40年中,菲亚特旗下各品牌汽车共12次荣获欧洲年度最佳车型称号,其中菲亚特品牌9次获此殊荣。而菲亚特已经成为拥有200多万雇员、760多家子公司的跨国集团。很多意大利人甚至尊称菲亚特为“母亲”。
而苦心经营菲亚特一个多世纪的阿涅利家族,也成为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有人说,意大利男人的体内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汽油,在意大利男人的心中,速度才是汽车的灵魂。
在意大利,最早成立的那些汽车公司,几乎全都在制造赛车。赢得汽车比赛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或者说是对汽车性能与速度的热情,在刺激他们进行着自己的事业。一些人甚至根本不考虑汽车的销售问题。
菲亚特110年的发展历史同样起源于赛车传统。公司成立第三年,菲亚特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赛车——24 HP 1902 Corsa,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赛车。并很快在当时的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开创了菲亚特热衷赛车发展的传统。
此后,菲亚特在世界赛车比赛中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成绩。从欧洲到南北美洲,从非洲到澳大利亚,从1910年的第波(TIPO)系列赛车,到 1919穿越撒哈拉沙漠的Ter Lorries摩托车队,从1911年创造时速每小时290公里的FIAT 300 HP,到如今F1赛场上的常胜军法拉利车队,百余年来,菲亚特对汽车技术进步的追求和对赛车运动的激情从未衰退。
尤其是在陆续收购蓝旗亚、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法拉利等品牌后,菲亚特拥有了全球最强大的跑车阵容。其中法拉利车队在菲亚特旗下,见证了F1比赛半个多世纪的兴衰变迁,也创造了F1锦标赛历史上最辉煌的成就。
除了赛车品牌,菲亚特旗下的很多产品都具有鲜明的运动气质,如去年引入国内的博悦(Bravo MT)车型,就被媒体称为“运动小子”,“为运动而生”……
深入品牌精髓的运动特质,其实与掌管菲亚特集团的阿涅利家族有深厚的渊源。1923年,阿涅利家族正式入主尤文图斯俱乐部,埃多阿尔多·阿涅利被选为俱乐部主席。在其后80年多中,阿涅利家族不遗余力地支持尤文图斯的发展,将其带入意甲豪门之列,直至该队成为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
菲亚特对运动与激情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他们对技术和速度的无尽追求,还体现在对汽车造型设计上。
“卓越的性能必须加上前卫的造型,就像一件艺术品,既要有深刻的内涵,又必须有美丽的外型。”菲亚特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观点。其实早在1954年的米兰三年展上,设计师们就提出了“艺术地生产”这个著名的口号,并开始倡导“设计引领生产”的新型生产方式。
熊猫(Panda)、朋多(Punto)、博悦(Bravo)、派力奥(Palio)……菲亚特的许多畅销车型,都有着浓厚的意大利设计风格。以去年引入中国市场的博悦(Bravo MT)为例,前倾的机盖,流线型的车身曲线,丰满的尾部造型,黑白相间的U形轮毂,红黑相间的内部装饰,无处不显示出独特的意大利风情。
“每次见到阿尔法·罗密欧,我就想脱帽致敬。” 甚至连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都被意大利汽车的精美造型和卓越性能征服。
意大利的汽车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士,尽管岁月流逝,她的美却永恒。而菲亚特无疑是意大利汽车的代名词。
回顾菲亚特110年的发展历程,乔瓦尼·阿涅利一世在20世纪初对美国的访问注定要写进历史。因为他将福特制造“大众产品”的概念带回了意大利,并为菲亚特定下了生产大众化中档汽车的方针,而这一方针一直被菲亚特延续至今。
对速度的追求是意大利汽车诞生的最原始动力,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将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可能性。在二十世纪初,汽车还只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而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真正开民用车之先河的,正是菲亚特。
或许有人会说福特是最早提出汽车工业化生产理念的人,那么菲亚特则是最早将这一理念付诸行动的厂家。1912年,菲亚特历史上著名的Fiat ZERO车型诞生,它也被称之为12/15 HP,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大规模生产的小引擎车,而菲亚特也成了全球第一个生产微型汽车的厂家,大约生产了2000多辆。
“菲亚特一直致力于解决公众的实际需要,但不会止步于此。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开发新发动机、新技术和新应用,提高欧洲的减排纪录。” 菲亚特汽车董事总经理Lorenzo Sistino告诉记者。据悉,菲亚特500和菲亚特Bravo已经领先其它车型两年使用欧5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到2009年底,大部分菲亚特车型采用的发动机都将超过欧5标准。
在开发适合未来市场需要的新能源技术上,菲亚特也已经走到了同行的前面,并已经有了先进的柴油机、清洁压缩天然气发动机、油电混合动力等各种新能源技术发动机,很多已经得以应用,比如在巴西市场上,菲亚特的生物燃料技术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除了对替代燃料的研究,菲亚特现在还在进行柴油和汽油发动机小型化,并成为全球两家掌握1.4T小排量涡轮增压技术的汽车企业之一,性能媲美甚至好于许多自然吸气的2.0排量发动机,再不损失操控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油耗和排放。
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灵活高效的运营能力,使得菲亚特从2005年开始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黄金增长期。2006年,集团赢利近12亿欧元,2007年的赢利更是高达21亿欧元,2008年虽然在年底受到世界金融风暴影响,第4季度的营业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17.2%,但全年收入依然实现净利润17亿欧元,更为重要的是,集团流动资金依然保持在39亿欧元的强劲水平,成为2008年少数几家仍可实现年初目标和盈利的汽车厂商。
进入2009年,全球各大汽车集团全部陷入低迷,菲亚特却在主要市场的占有率却呈增长趋势,在意大利从其市场占有率从32.6%增长到 34.4%,德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8%提高到 4.5%,法国从4.4%到5.0%,欧洲15国加欧洲自由贸易联合体从8.7%到9.3%、印度从0.3%到 0.8%、土耳其从8.4%到10.6%。而在巴西市场,近日随着菲亚特巴西第1000万辆汽车的下线,巴西汽车协会正式宣布五月份菲亚特再次战胜其他汽车巨头,重新夺得巴西市场第一的位置,菲亚特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25.7%。
在不久前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的联盟协议中,菲亚特不花分文获得了克莱斯勒20%的股份,而且还保持有条件最高增持至51%的选择权,依靠的也正是独步天下的小型车技术和平台。“巴菲特有钱,却救不了克莱斯勒。”国内评论人士说。这恰恰说明菲亚特的技术价值。
“世界小车王”,这是人们对菲亚特的一种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