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新BMW 3Li车型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2012-12-20 11:360条评论

我是一名全新BMW 320 Li的车主,我是一名痴迷的汽车爱好者。在购买全新BMW 320Li之前我已经做足了功课,我深信我对我的座驾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但在参加完锦泰宝驹举办的爱车讲堂之后,我发现我对爱车了解却知之甚少,或者说我之前的认识只是一些皮毛。

一、经典的BMW Hofmeister C柱拐角

在上世纪60年代初BMW 推出了一款超经典的车型1500,这款车不仅确立的BMW 双肾型进气格栅的家族风格,最重要的是其总设计师霍夫曼先生创新的在C柱设计一道“奇特”的曲线,这样开拓性的设计打破了当年沉闷的C柱设计风格,是侧面的造型更加的流畅富有动感。

这都是我之前所了解到的,但在那个工业决定设计的年代,做出如此高难度的拐角是需要付出极大的设备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那么BMW花如此大力气做出这个拐角真的就为了好看?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著名的Hofmeister拐角不单单在于美观性。其实最开始Hofmeister拐角的功能性是使后车窗能够完全的降入车门内,后来它的Hofmeister拐角弯角加大之后功能性则延伸至可以使得后排乘客在进出时有足够的头部空间,让上下车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后排乘客的视野更加开阔。

而在全新一代代号为F35的3系中,Hofmeister拐角巧妙的与一条“Z”型的镀铬装饰条融合,让视觉有了延伸感,使得3系长轴距车型的车身看上去更加的修长有张力。

二、黑夜中的灵魂——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听着很陌生,但如果提起“天使眼”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使眼”是BMW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创新推出的日间行车灯组合,它核心的构建就是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100μm左右。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经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

BMW 使用光导纤维作为介质将点状的LED灯光梳理柔化,使得其灯光效果既有LED高速反应能力和低能耗,又使得其发出的光线柔和不刺眼。但缺点就是其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要比普通的LED灯要高很多。

对了,这里要强调一下BMW不仅仅是“天使眼”使用了光导纤维的材质,其具有家族特征的“L型”尾灯同样使用了光导纤维,并且在色泽上参考了炽热金属的颜色。这种颜色在恶劣天气下依然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并且不会刺激到后面车辆驾驶员的眼睛,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三、长轴距不等于加长

全新BMW 3系Li的轴距比全新BMW 3系加长110mm,达到2920mm这是同级中最长的。其膝部空间较E90增加103毫米。而且这里要说明的是BMW长轴距车型(F35)是与标准轴距(F30)同步开发的,所以在轴距加长的同时依旧保持了完美的50:50的前后配重,使得其依然拥有绝佳的操控性。

并且专为中国市场的需求特别设计了更长更柔软的后排座椅座椅,并且在提升座椅品质的同时增加了后排“老板键”和专属的化妆镜和灯光系统,这些都为给乘员带来更舒适的乘坐感受。

四、深入灵魂的细节

你真的无法想象BMW的工程师对细节上的要求苛刻到了什么程度!就拿简单的仪表盘来说,BMW始终坚持着黑底白色的设计风格,BMW设计师认为这种配色在白天具有最好的可读性。那么到了晚上BMW车型的仪表盘则会发出淡淡的橘红色光芒,BMW的设计师将这种色泽称为“琥珀色”。可能99%人都认为BMW设计师选择这种颜色是为了给驾驶者带来运动的激情,其实这仅仅是很浅显的一方面,选择这个颜色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安全!大家可以细心观察下夜晚马路上的路灯是什么颜色的?是不是跟BMW所选用的“琥珀色”很相似?我们都知道在过大的光比下来回切换自己眼睛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疲劳的,所以BMW的设计师专门选择了与夜晚街道相近“琥珀色”来减小这种光比,将夜晚驾驶者的眼睛非受迫性刺激降到最低,从而提升高了主动行车的安全性。

什么是细节?什么是安全?这并不是多两个杯架就叫细节出色,并不是多两个气囊就叫提高了安全性。细节源于品牌灵魂,安全源于灵魂深处。

五、突破未来的VALVETRONIC电子气门

大家知道“VALVETRONIC电子气门”是BMW独创的可变气门升程系统技术,但他究竟领先在哪里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太知道。对于我来说VALVETRONIC电子气门是一场发动机的革命,其革命程度完全可以与化油器进化到电喷相提并论。

具体VALVETRONIC电子气门的工作原理因为专业性太强,在这里就不多累述,这里我就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让大家明白VALVETRONIC的先进之处。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发动机进气路线为节气门、进气歧管、气门、发动机。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比如我们需要猛的加速,当我们深踩油门之后,传感器会发射一个电讯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会迅速传达指令给节气门,然后节气门根据你踩下油门的深浅度打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空气通过进气歧管到达气门处,气门打开空气进入发动机,这时车辆开始提速。但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因为无论进气歧管如何短空气从节气门到达发动机气门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哪怕是0.00001秒,这也会出现加速的迟滞。

再比如当我们面前出现紧急情况时,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猛的松开油门去制动。当我们猛的松开油门时中央处理器会给出指令让节气门关闭来停止进气。但这时也会出现一定问题就是,当节气门关闭时进气歧管与气门之间依然存在少量的空气,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会被吸入发动机产生动力,这样就会使得发动机能及时的切断动力。

而VALVETRONIC电子气门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当BMW车型启动时,其节气门基本上就处于全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装配有VALVETRONIC电子气门的车上其节气门几乎就是笼子的耳朵——摆设。空气可以毫无阻碍的通过进气歧管到达进气门附近,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发动机的相应速度,提升了车辆的驾驶乐趣。

最为关键的是VALVETRONIC电子气门还能无级的调节气门的升程,这也相当的科技。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我们人静止时我们所需要的空气并不多,我们可以均匀的呼吸。当我们快跑时我们则需要大量的空气,甚至要口鼻一起呼吸。而VALVETRONIC电子气门的作用就是能够无级的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在低速时开启很小的角度,让发动机均匀安稳的工作减少燃油的消耗。当我们激烈驾驶时,则可以开启较大的角度,提高进气量让发动机发出最大的工作效率。

六、高精度直喷非一般的直喷

直喷技术众多厂商都有,为什么唯独只有BMW可以称之为高精度直喷?下面两张图BMW高精度直喷系统的示意图(左一),而右一则是其它竞品车型的直喷系统示意图。大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BMW的直喷系统是几乎垂直于气缸的,并且其喷油嘴离火花塞的距离是远远小于竞品的。那么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使得燃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另一方面使得燃油能够更加均匀的燃烧,充分避免了燃油被喷射到燃烧室壁上而未燃烧所造成的浪费。

并且在压电喷油器的辅佐下,燃油可于0.14毫秒内喷射,这让就可以在单个燃烧过程中可引入多次燃油喷射,这使得每一滴燃油都能够被精确利用。

七、集大成的N20发动机

1.电弧丝喷涂工艺

全新BMW3系长轴距车型使用的N20发动机使用了全铝合金的结构,并且在气缸壁处首次采用了电弧丝喷涂工艺,该工艺通过高电压下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金属铁,并通过高压空气将铁喷涂在铝合金材质的气缸壁上。铁涂层可以有效提高气缸壁的强度,而喷涂后所形成的微孔表面又可以减小活塞运行时的摩擦。最关键的是还保持了全铝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导热性。

2.树脂油底壳

树脂油底壳设计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车头的重量,并且在油底壳内装备的机油传感器,可以对机油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

3.锻造曲轴

N20发动机采用的锻造曲轴创新的使用了4平衡块的设计来确保发动机运转的平顺性。

4. 活塞销偏置和曲轴偏置

活塞销偏置和曲轴偏置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发动机的敲缸声,提高了发动机的运转品质和效率。

5.DLC(类金刚石镀膜)

全新BMW3系的N20发动机在活塞的裙边上使用了DLC材料,增加了活塞的硬度,减小了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提升了发动机的效率,降低了工作噪音。

6.排气门充钠技术。

这种技术将气门杆设计为中空结构,然后将金属钠充入其中。在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处于液态的金属钠会随着气门的开闭而上下运动。由于钠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它能够很好地吸收来自气门头部的热量并进行传导,这就降低了气门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温度。

7.VALVETRONIC电子气门、Double-VANOS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高精度直喷系统、双涡管增压系统。

8.可变排量机油泵

N20发动机采用可变排量机油泵,该机油泵是由发动机电脑根据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来调整机油泵的功率,从而供给最适合的机油量,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机油供给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发动机的负荷,让发动机始终提供充沛的动力。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N20发动机并不仅仅是拥有VALVETRONIC电子气门、Double-VANOS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高精度直喷系统、双涡管增压系统等技术的发动机,他在其生产设计的过程当中依旧不惜成本的使用了众多先进的技术来提升自己发动机的性能。在如此多高精尖技术的配备下,N20发动机的油耗水平较相同动力性能的6缸发动机下降了20%,其百公里等速油耗仅为6.5L。

八、神一般的DSC(动态稳定系统)

也许大家会说,不就是DSC吗?有那么神奇吗?而且各大厂商都是类似的电子系统那BMW这个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其实这里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即便是同样命名为DSC系统,哪怕同样是第9代DSC也是有巨大的差别的。就好像我们使用的WIN 7系统,虽然都是WIN 7但可能我使用的是旗舰版,而你使用的是基础版。

而我们BMW使用的则是旗舰版的DSC系统,其功能性远远高于其他版本的DSC系统。当然,这样代价就是BMW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除了普通DSC融合的比如ABS、DTC等等功能之外,那么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BMW车辆DSC几个有趣的功能。

预刹车功能

这里的预刹车功能在某些地方也叫做主动刹车功能。其原理很简单,当我们在行驶过程当中突然的松开油门,这是油门传感器会给中央处理器一个信号,这时中央处理器会判定前面可能出现紧急情况,这时候刹车片会主动的贴近刹车盘,其间距不到1mm,而不具备此功能的的车型,刹车片离刹车盘大约有5mm左右。不要小看这4mm,它至少能减少半米的刹车距离,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下坡辅助功能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车辆在下坡或激烈驾驶时刹车系统会出现热衰减功能,当车辆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和刹车盘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处于下坡状态或者刹车片过热时,会主动的提高刹车泵的工作压力,从让驾驶者每一脚刹车都是可靠有效的。

刹车盘除水功能

这个功能与预刹车功能类似,当传感器检测到刹车盘上有水时,会主动将刹车片贴近刮掉上面的水膜,让刹车盘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软停车功能

这其实是一个关乎于舒适性的功能。我们平时驾车时为什么会晕车呢?其实主要是纵向波在作怪,也就是说我们能大脑检测到我们在垂直运动时就会发生眩晕的情况,最典型就是我们再乘坐一些较老的电梯时就会有晕眩的感受。而BMW所采用的DSC系统则在一定程度的上减轻了刹车时纵向波的产生。当我们准备制动停车时,其系统会在车辆停与不停的临界点时主动的松开刹车系统来避免多余的“点头”现象,减少纵向波的产生。你完全不用担心刹车力度不足而导致的追尾,因为BMW车身上无数的传感器已经帮你计算精确了。

胎压监测

胎压监测还能跟DSC扯上关系?这是从前我们无法想象的。以前的胎压监测系统时在轮胎上放置传感器,而起BMW车型上则是通过轮胎的线速度来监测的。简单的说就是当我们车辆的轮胎气压不足时,车轮的旋转就会发生轻微的不规则的现象,其线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这是DSC就能通过其线速度的改变来判断轮胎压力是否偏低。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刹车片报警

这又是一个神奇的功能,一般的车型通常会将传感器放置在刹车盘底端,当刹车片磨损至传感器是则车辆报警。而BMW不仅具有常规的刹车盘传感器,还在刹车盘上拥有压力传感器。其系统会实时监测刹车力度与刹车片的行程,如果检测到某一个刹车片在刹车时运动时间超过了其系统设定的阈值,或者是其需要的刹车力度超过去系统设定的阈值,其就会判定其刹车片需要更换。

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之所以BMW能将车辆信息化做的如此强大,还是要归功于其车辆的总线系统。据我所知,BMW车型的总线系统的带宽高达10M,而其他车型通常也就2M左右。这也就意味着BMW车型数据吞吐量要高于其它车型5倍之多。

九、不一样的起停系统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功能,而且很多厂商都拥有这项功能,那么BMW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都知道车辆启动时是最费油的,那么这个起停系统其实是违背这个原理的,因为你每启动一次都要多费一次油,那么BMW怎么用这个系统省油呢?

那么就要求其启动马达在瞬间拥有极高的转速,能够在你一抬脚的时候就能达到极高的转速,从而减少启动时间,而不是在点火瞬间由快到慢来达到预定的转速。所以BMW的工程师就将其启动马达做到了高速,使得其能够瞬间到达1000转的转速。这是什么概念呢?通常来说我们发动机在怠速的时候大概也就在600-800转。

当然仅仅有了高速马达还不够,因为马达启动需要足够稳定且强大的电压,所以宝马采用了AGM电瓶。这种电瓶即便只有40%电量情况下,依旧能够保持12V的电压,这样就保证了起停系统高效稳定的工作。

十、Eco-pro节能模式

 BMW的ECO-pro节能模式并不是简单的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和提早变速器的换挡时间。而是通过降低车车内电器设备的功率以及空调系统的功率,全方面的减低车辆的能耗,提升车辆的效率,在Eco-pro节能模式最多可节约20%的燃油(BMW内部研究数据)。

这就我所拥有的BMW全新3系,这就是天才且严谨的BMW工程师送给我的礼物。在没有参加这次生动的课堂时,上面所述的是我完全不了解的。我不知道BMW为什么在同等动力输出下能够更加省油,我不知道BMW车型在设计时诸多的小细节,小秘密。感谢锦泰宝驹让我对全新BMW 3系拥有了全新认识,也让我对BMW 品牌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我希望锦泰宝驹能够多多举办此类活动,让更多的BMW车迷能够对自己的车型更加的了解。

成都锦泰宝驹

锦泰一号通:028-96575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南三环路二段485号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jtbmw

官方网站:http://www.cdjintai.bmw.com.cn

展开全文

相关车型

华晨宝马-宝马3系 29.99-39.99万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