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品牌汽车品质论坛上的致辞 网上车市CEO 徐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老师:
下午好!
作为主办方网上车市的代表,我非常感谢师建华秘书长、感谢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倵瑃先生,还有北京分社、四川分社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论坛;感谢汽车厂商的各位负责人、汽车业界知名的专家,还有车市精英会的各位媒体老师们,在成都车展公务繁多之时,拨冗参会,共同探讨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路径。
记得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期间,网上车市也曾主办过一场关注中国品牌汽车的论坛——中国品牌汽车领袖峰会。当时峰会的主题是:集智聚力、重铸格局。此刻回想起4个多月前峰会上政府机构代表、汽车厂商领军者、行业专家们的观点碰撞、真知灼见,我仍然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中国汽车人构建汽车强国的迫切之情、殷切之意。
从网上车市数据中心的消费者搜索关注度,以及行业的市场数据看,选购中国品牌汽车已不仅仅是出于拳拳爱爱国之心,而是购车者利益最大化的切实选择。今年以来,多款中国品牌“神车”月销3-4万,中国品牌新能源车产销全球夺冠。2016年,中国品牌汽车正在进入精品时代。
所以,在今天,成都车展上,我们再次聚焦中国品牌汽车,举行首届中国品牌汽车品质论坛,希望从品质越级、品牌向上,这两个维度,推进中国品牌汽车提速、创新、迭代。因为,坚持品质思维、打造品质企业,坚守品牌至上、实现价值增值,是推动中国品牌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在引擎!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也想把自己最近关于汽车产业+互联网的一些思考向各位领导、嘉宾、媒体朋友们做一个汇报、分享。
第一个思考:未来五年,面对汽车业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品牌汽车怎样呈现她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汽车产业有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中国市场还有10年以上的总量快速增长期。按照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从千人20辆到千人130辆,大概年均增长10%左右,这一阶段一般持续 10年左右的时间。此外,我们还有两个有利的条件:消费重心一是向中西部转移,二是向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下沉。
不同层级的市场,消费者需求不同。在一、二线城市,技术主导型的产品,比如SUV、新能源汽车,是赢得市场的主力;而在三、四线城市,产品的价格优势仍然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所以,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话语权,我认为:一是靠技术创新、二是靠规模优势,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优秀的质价比”。
第二个思考:互联网是不是汽车行业的颠覆者?
我从大学一毕业就在网上车市工作,可以说,十多年来,一直以互联网的身份无限接近汽车产业。我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互联网做过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提高行业的效率。互联网不可能颠覆汽车行业。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首先解决的是企业获取用户的成本。换句话说,就是提高了信息流通的效率,是一个营销、集客和引流的通道。虽然从去年以来,互联网服务开始向汽车电商、出行服务、汽车后市场渗透,但是,构成这些业务的商业模式的核心链条,仍离不开信息流、客户流。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信息、客户,是品牌认知、认同的基础。依托互联网这一载体,不仅仅是网红直播、线上活动、微信朋友圈、自媒体……的整合营销、品牌塑造,是企业需要利用、掌控的。
第三个思考:在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中,互联网如何细化、提升汽车产业链的营销能力?
在汽车消费链条中,“体验”是重要的环节。换句话说,汽车产品的“体验式消费”的特殊性和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决定了始终需要实体渠道为消费者提供选车、试驾、上牌、保养、维修等一系列无法在网上提供的服务,即线下门店对于新车交易不仅仅是销售渠道更是服务渠道。
其实,汽车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焦点,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舒适、更有价值,超越用户期待的体验式服务,为用户带来长期稳定的优质品牌的服务体验。具体的做法包括:一是通过无限贴近消费者,提高服务的时效性;二是提升客户体验,降低服务成本。
一说到互联网我就特别兴奋。其实,创业这几年,我都特别庆幸,庆幸自己选择了汽车垂直网站。因为在这一领域,可以有机会与行业领导、企业领袖、行业专家、各界媒体精英一同为全力推进中国品牌汽车做大做强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最后,我也想套用一句话:中国品牌汽车的品质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决战品牌,决胜市场的日子,还会远吗?
我坚信,中国市场,不仅仅是中国品牌汽车的主场,更将成为中国品牌主导的市场。
我的发言中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媒体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