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最强硬件配置,福特领睿智能驾驶吊打对手
毫无疑问,“软件定义汽车”已成汽车圈公认的“财富密码”。但全球缺芯浪潮的到来,却给所有车企狠狠上了一课: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软件的“上限”有多高,始终是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没有强力有的硬件做支撑,汽车智能化只是空喊口号。
相对于智能电动车,硬件的差异在传统燃油车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就拿中级SUV市场来说,即将上市的福特领睿被视为中级SUV“智能王”,其强大的智能驾驶辅助配置可以吊打CR-V、RAV4、探岳等同级对手。而硬件配置,正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常说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又称ADAS系统,一般由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组成。其中感知层通过包括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来判断在行驶过程中周围是否有车、是否有人,车辆是否偏离车道等,往往传感器数目越多越能精准去“盲区化”。决策层是由车载芯片通过算法实现交互决策、路径规划,判断驾驶行为。而执行层则直接表现在车辆操作上,比如制动、转向、灯光等等。
在感知层,领睿全车搭载了20余项高规格的传感器,包含12个超声波雷达+4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2个单目摄像头。这些传感器有什么用呢?简单来说:
2个1280分辨率级别的单目摄像头,实测距离达到125米,可以识别道路、车道、行人、车辆,甚至是马路牙子、绿化带。
4个全景高清摄像头,分辨率达到HD级别,可以大广角拍摄车辆前、左右、车尾图像,由内置系统合成360°全景影像,弱光条件下也不受影响。
3个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更远,主要勇于探测前后方的车辆和障碍物,全天候工作,不受光线、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12个超声波雷达,分布在车辆前方、后方、侧面,可以更可靠更精准地探测距离和障碍物,在自动泊车、交通拥堵时非常有用。
相比探岳、CRV、RAV4采用的传统“单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布局,领睿可以说是下了血本,绝对是大手笔。而传感器方案和数量,会直接影响车辆的感知范围和精度,进而决定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实现。
如果说感知层的传感器是汽车的“眼睛”,那么决策层的车载芯片,就是汽车的“大脑”。全球缺芯导致各大品牌汽车减产,也充分说明了车载芯片有多重要。领睿搭载了车规级Mobileye EYEQ4视觉处理芯片与Infineon AURIX TriCore雷达处理芯片,算力水平处于行业一线阵营,能够支持L2+级的智能驾驶功能。再加上21枚传感器,可以说,领睿的硬件规格已经达到了智能汽车的水平,远远将同级别对手甩在了身后。
也正是基于如此强大的硬件配置,让领睿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领睿搭载的福特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系统,支持20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既有常规版的LKA车道保持辅助、LDW车道偏离预警、LCA变道辅助、BLIS盲区监测等,也有升级版的全速域智能自适应巡航、TJA交通拥堵辅助、TSR智能交通标志识别等。此外,还加入了特斯拉同款DCLC智能变道辅助、宝马同款50米循迹倒车辅助、APA 5.0全自动泊车辅助等多项高端配置,能够给到驾驶者更加高标准的安全防护和智能体验。对比之下,CR-V、RAV4、探岳等同级别SUV,不仅驾驶辅助配置少,顶配也只有十几项,而且功能上也是最基础的。
50米循迹倒车 & APA 5.0全自动泊车
都说软件决定汽车上限,硬件决定汽车的下限。对于消费者而言,硬件虽然看不见,但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用同级最强硬件配置,打造同级最强智能驾驶,领睿不是在玩噱头,而是将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带给每一位用户,这也为我们选车买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和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