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钓鱼岛世界的JAC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相信这首名为《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在时下钓鱼岛问题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们更是应该记住,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从钓鱼岛问题正式摆上台面至今,有着日系背景的企业、集团曾经炙手可热的局面也一如覆水,这其中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汽车产业了。某个时代所提倡的,也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所缺少的。在此前的这一时代背景下,“自主”的呼声也在随着日趋白热化的钓鱼岛问题而愈演愈烈。我们希望,我们民族汽车产业也能有那么一颗心,一颗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心”。
现今看来,“自主”二字或许并不只是一个词语,它成了一种诉求、一种呼喊,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一份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为之付出、为之承担的责任。
正所谓“乱世造英雄”,在汽车产业的“自主”概念已然模糊的今天,我们也需要一个英雄,一个能够自豪的挺直了身板,自豪的拍着胸脯说:“我有一颗中国心”的英雄。
突然想到一句叫做“发动机救台湾”的口号,但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大有“发动机兴国”的趋势。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在发动机这个汽车核心部件上,中国到底有多重的自主分量?尽管披着“自主”的外衣,但很多品牌在发动机技术上仍具有日系车背景,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没了日系品牌,我们的自主品牌就没有出路了吗?
在目前车市经受考验的时期,江淮汽车做出了将全系采用自主发动机的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向世人表述自己的一颗“中国心”。尽管销量、营业额上或许远不及有着合资背景的品牌;尽管目前的江淮品牌也正处于品牌的艰难改制时期,但是江淮汽车还是毅然挑起了“民族、自主”这一大梁。
获得荣誉:
2009年-2011年连续3年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
江淮的“中国心”计划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09年开始,江淮人就立志于研发出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当年,江淮汽车在投入大量资源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TCI发动机,一举获得了2009年“中国心”十佳发动机殊荣。而江淮汽车对此并不满足,在此后的2010年、2011年两年里,再次成功研发出了江淮HFC4GB1.3C(1.3VVT)和江淮HFC4GB2.3C(1.5VVT)发动机,并连续3年蝉联获评“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而通过数年的努力江淮自主研发和量产的VVT发动机终于成功站在了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上。江淮汽车也可以向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宣称每一辆江淮轿车都拥有一颗强壮的“中国心”。
动力品牌诠释:
2012北京车展江淮汽车GreenJet动力品牌正式发布
江淮自主研发1.5tgdi高性能汽油发动机
在2012年的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又隆重发布了全新动力品牌“GreenJet”,并携旗下自主研发的1.5TGDI高性能汽油发动机+HFC DTF630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黄金组合以及多款发动机登场。比起很多携带旗下各种概念车登场的汽车品牌来说,江淮汽车以这样一种形式向人们展示出作为一个民族自主品牌所拥有的社会责任感与自豪感。
以振兴民族汽车产业为己任:
江淮汽车敢为人先,坚持一颗“中国心”,力争在技术上的突破也并非因为世事所需。早在1990年,江淮开发出的填补国内空白的客车专用底盘,就改写了中国客车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其后开发的各系列产品均取得成功,并在各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如今,江淮汽车更是坚持在发动机这一对汽车至关重要部件上的自主,隐约中,透露出的也是一份责任感。
作为在一个具有民族感的自主品牌企业,面对大量依靠进口配件生产出来的整车市场,江淮汽车牢牢将民族尊严刻在心底,时刻不忘打造出完全属于中国的国际化汽车品牌,并愿为此默默奉献。随着钓鱼岛问题的日益激烈,江淮汽车没有抱怨也没有仇恨,但是依靠着中国13亿血肉相连的同胞,依靠着同胞们共同支撑起来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依靠着全球支持江淮汽车的江淮车主,江淮汽车愿意为民族尊严(可以郑重的)向世界承诺宣告:江淮汽车将全面换装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JAC是世界的,但钓鱼岛是中国的。
尽管钓鱼岛问题此刻正充斥着每个中国人的那颗“中国心”,但江淮汽车仍旧没有抱怨、没有仇恨,只是用自己的一颗“中国心”刻着民族的尊严,走着“自主”之路,坚信“JAC是世界的,但钓鱼岛是中国的”。
摘自江淮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