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19 15:08
说起Nissan旗下的性能跑车产品,东瀛国宝级的GT-R之外就是Z系车型了。在Nissan性能史上Z系绝对占有一席之地。1969年问世的第一代240Z,为性能Z系的开启了风光的历史之路。长车头配以短座舱的双门跑车设定, 配上240Z搭载的当时性能优越的2.4升直列六缸引擎;使得Z系车型在1969至1978年的销售周期缔造了55万辆的销售成绩。之后在蒙特卡罗等多项国际拉力赛事中,一路狂奔的240Z也为Nissan立下汗马功劳。
从1969年延续至2000年,Z家族共演化出了四个世代,其独树一格的外型和动力表现也得到众多好评。虽然Z系终止了三年,但03年350Z的亮相,令Z系家族的精神被传承。350Z当时堪称叫好又叫座的产品,不仅在全球赢得47个大小奖项,市售成绩也相当出色;在JGTC日本房车锦标赛中,350Z也分别称霸GT500和GT300两个组别。
从240Z到350Z,Z家族在全球累积了176万辆的销售实绩。而自2008年年底的洛杉矶车展,性能Z家族的棒子则交给了今天要详细介绍的主角,这辆全新的370Z。
370Z在设计时,日产便邀请了全球共100余位设计师与Z车系车主,为全新的370Z设计更加理想的车身元素;最终面世的370Z,不仅完美继承了240Z的造型神髓(自240Z开始的长车头、短车尾基本造型,在370Z身上仍清晰可见),而且相比350Z拥有更短更宽的车身,配合饱满的曲线设计,在视觉效果上更显短洁。
在设计细节上,造型独特的回力镖头灯,为370Z塑造了鲜明的辨识效果。日产独创的头灯,锐利的线条自车头劈开;一道沿着引擎盖向后延伸,另一道则朝横向发展,突显出370Z夸张外扩的轮拱曲面。前杠部份,370Z则延续了350Z的造型概念,日产在此处切割出大面积的进气口,营造出吞噬路面的霸气感觉。而自引擎盖延伸至此的两道斜线,也在进气格栅后形成宛如前翼般的巧妙造型。
初见370Z的窗框线条,感觉经典的240Z彷佛又出现在面前。双门跑车的特性,令370Z的窗框线条在走过B柱后迅速向上转折,勾勒出小块的后三角窗造型,让人不禁再次联想起240Z的独特线条。斜撩而下的车顶线条,在触及尾灯的时候,再次做出了一个夸张的转折;而贴着边线划出的线条加上回力镖式的尾灯则与车头相呼应,为圆润饱满的短促车尾增加视觉强度。
沿着B柱向下,金属制的垂直车门把手,则是源于350Z的系列设计;370Z配备了I-Key免钥匙系统,方便车室进出。另外在前叶子板处,以往350Z在此处的圆形Z字铭牌,在新一代370Z上也小有变化:设计师特意将铭牌与方向灯一同整合,展现另一番设计巧思。
为了强化性能气息,全新的370Z标配了后扰流尾翼;虽然造型不显夸张,但画龙点睛之效明显;而后杠的造型也小有来头:左右双出的排气尾管已是高性能车不可或缺的身份标志,设计师在中部位置还加入了一组方型灯。除了雾灯的作用外,在踩踏煞车时也会兼具高位制动灯的功用,颇有模仿F1赛车雨天警示灯组的意味。
拉开无窗框设计的车门,两张曲线丰富的运动化座椅映入眼帘。尽管新一代370Z的轴距缩短,不过对于纯粹双座的跑车而言,370Z的车室空间已足够使用。坐在其中,370Z的头部高度不算太低,对一般驾驶者而言并不会太过压抑,但座椅若能加入高低调整,相信会更符合市场需要。纯正的双座设计,两张座椅在包覆性和防滑性上皆有不俗的表现;而在座椅后方,日产也保留了些许置物空间,提升实用机能。
值得一提的,在中控台两侧之处,原厂加入一块加大的腿部支撑板。过去在激烈驾驶其它车型时,膝部往往会因不时的方向变换,频频撞击中控台。370Z中控台上的此一设计,加让软硬适中的填充材质,可在操驾时适时给予膝部支撑。环视车舱,370Z的车内装饰基本维持在350Z的基调下,加入了更丰富的圆形元素。转速表中置的三环仪表板组,以及中控台上端的三组辅助仪表,同350Z的配置方式相近。而左右后外后视镜基座下方的空调出风口及车门开关,也延续了350Z设计样式。
不过370Z与350Z车内仍有相当程度的差别。首先看方向盘部份,370Z已换上Nissan新一代的三幅式方向盘。近似于Infiniti新一代FX的三幅式方向盘,并整合音响系统、定速巡航系统和蓝牙等快捷按键;而其后两片镁合金+真皮材质的方向盘换档拨片,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日产还为方向盘上半部加大可5mm,让方向盘与仪表板连动的同时,可以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范围,同时可以精准阅读三环设计仪表上的各项信息。虽然中置转速表设计的三环仪表板是一贯的Z系样式,但日产并为左侧仪表的规划与重新安排很有意义。
370Z的仪表板维持中央转速表、右侧时速表、左侧水温/油表的配置,不过左侧的水温和油表,已经改成以点状显示的方式显示;中央则依旧留作行车计算机屏幕之用。此外在引擎启动前,转速表与时速表指针也会向六底部方向归零,呈现高性能跑车惯用指针自检效果。
在中控台部份,370Z引入了日产的VIS车辆信息整合系统,同时可以显示空调、音响、车辆信息等各式功能;而由Denso提供的中文卫星导航系统,搭配触摸屏,保证了更加的便利性。在VIS操作接口下方,音响和空调系统面板采用与新一代Murano、Teana相仿的圆形旋钮;排文件座设计成圆形样式,并以金属质感饰板点缀其上。整体而言,370Z车室在强烈的性能质感下,大量圆形元素的运用仍增添其焕然一新的乘驾氛围。
在双门跑车不甚强调的存储空间方面,370Z也有明显的提升。打开掀背式的尾门,350Z那根横贯其中的后悬吊拉杆已不在;370Z提供了更为完整的行李厢空间,金属拉杆则前移至行李厢的边缘,在提供车体刚性的同时,保证了置物空间的使用效果。而行李厢底板下方,则藏有备胎和换胎工具,以及一套重低音扬声器。,驾驶者可选择激昂的引擎和排气声浪,或是细细聆听Bose扬声器所带来的绝佳音场。
接着就一起来看看370Z的动态表现。掀开引擎盖,便可见到位与塔顶撑杆之下的3.7升V6引擎,与350Z所搭载的3.5升V6引擎相较,代号为VQ37VHR的引擎藉因排量的增加以及采用VVEL可变汽门正时+扬程技术,令370Z的最大马力提升了11千瓦,达到244千瓦的水平。在扭力表现上,VQ37VHR引擎的扭力峰值在37公斤米,并在5,200转时尽数爆发;宽广的扭力输出,也让驾驶随时皆能获得充裕的动力支持。
启动引擎,感受这款强调高转速的V6引擎,怠速下的宁静确实让人有点惊讶;在大约600转的怠速条件下,车内显得相当安静,这样的表现反而更令人期待踏下油门的那一刻。不啰嗦了,直接深踩油门,引擎的转速瞬间攀高,首先触动感官的,居然不是澎湃的加速力道,而是身后汹涌高亢的排气声浪;相比先前那股平静、乖顺的怠速,一切的一切早已被抛在脑后,取而代之的就是令人为之一振的路面激情。
听觉上的感受虽然如此,但实际上370Z的加速表现也真的令人直呼过瘾。自然进气引擎提供了毫不迟疑的加速力道,随着转速表指针的拉高而持续涌现;0至100km/h冲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已无法计算,因为轰鸣的引擎与排气的声浪,以及眼前快速缩短的路面景物,已经让我们无法分神了。
直到直线路段的尽头,才用余光瞄向时速表,180km/h的速度轻松达成;踏下制动踏板,370Z的制动性在高速下亦让人相当满意。370Z的轮毂内可见前355mm、后350mm的通风制动盘,并搭配了前对向四活塞、后对向双活塞的铝合金卡箝,根据日产的数据显示,370Z的100km/h制动距离,居然仅在36米上下;而实际测试下,370Z的制动表现也表现的很好,没有明显的点头感觉。
直线测试对370Z来说仅是小菜一盘,所以需要一段山路来一探370Z的底盘性能如何。山路前半段为简单的左右不连续弯角,幅度不大,带有上坡走势。后半段则为三个180度的转折弯角,虽然总里程不长,但也算乐趣十足,不知379Z能否拿出350Z那般在《东京漂移》的实力。
先以D档感受,VQ37VHR引擎在此时气定神闲,爬坡加力完全不成问题。由方向盘中传来的是相当清楚的路感回馈,而四轮各别的抓地力情形,也能以低失真的方式由车架、至座椅最终传递给到驾驶者身上。在随后的几组小幅度弯道,略显沉重的方向盘要更大的力气来操作,但精确的转向在弯内相当有效。车体、底盘悬挂与路面合作的相当无间,在弯道内仍难以感受到车身的侧倾,看来这样的弯角似乎仍未达370Z的底盘极限。
三两下便解决了前半段山路,后半段则是连续的180度弯角。在入弯前确实踩踏煞车,370Z短轴距设计在此占尽便宜;灵活利落的身段迅速划过一个个弯点,后驱车的转性特性在370Z身上并未刻意突显;不过眼见出弯直线在即,油门再下,此时370Z确难得表现出气短之势。在D档下杀入低速弯道,引擎转速未能有效维持高档;而出弯之际,油门尽探,此时VDC车辆动态稳定系统却明显介入,防止过大的扭力输出造成车辆循迹路线的偏移。两相作用下,自然无法在出弯时尽其向前冲刺。
有鉴于此,下一趟则让方向盘换档拨片派上用场。在手排模式下,VQ37VHR引擎可让驾驶更随心所欲的将转速维持高档;而其所具备的退档加油机制,在眼见弯道在即,拨下左侧拨杆的同时,引擎也会自主补油,听着转速突然高昂,准备瞄准出弯点尽情加速。此时即使VDC系统仍会作动,不过保持相当转速下,出弯的加速力道则有明显改善。
虽然现在除了在网络或漫画中瞻仰其容貌外,想要亲眼目睹240Z的经典线条,几乎已成奢望。不过藉由全新Nissan 370Z,那股无可取代的「Z-ness」性能血统,以及那股历久不衰的美妙身段,在经过40年的演化过程后,相信仍能够忠于原味的传承下来,《湾岸》中的“Z”传奇也将由全新370Z来完美演绎。
展开余下全文
相关车型
全部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