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系之风袭来 英菲尼迪G系挑战赛成都站

成都地方站

2011-7-04 6:00

说起日系豪华品牌中最具运动气息的车型在我的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就是英菲尼迪的G系,尤其是4年前深度过试驾G35之后,被他那爆裂般的加速度所征服至今难以忘怀。当我接受到2011年英菲尼迪极风之旅西区晋级赛的邀请时我十分兴奋,因为这就意味着我有机会驾驶英菲尼迪G37车型在成都国际赛车场疾驰。OH!351匹马力的G37,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妙体验呀……

当我到达比赛场地的时候才得知出于安全的考虑,那条令人着迷的成都国际赛车场的大直道被用作技巧挑战赛趣味倒车的场地,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对于G37来说高速过弯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下面就跟随我的视角来享受此次比赛,来感受英菲尼迪G系的魅力吧。

相关链接:舒适为主 运动为辅 试驾英菲尼迪G25

本次比赛为选手们准备了丰厚的奖品,3个组别的年度总冠军将获得英菲尼迪G37一年的使用权,二等奖获得者将获得英菲尼迪赛车服,三等奖为赛车眼镜。当然想得到进军总决赛的前提就是获得本场比赛的前五名,到那时才有机会与其他3个区域晋级的15名选手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一决高下。

在任何一场试驾抑或比赛开始之前,相关的驾驶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我也不厌其烦的像大家宣传正确的驾驶习惯,毕竟百年大计,安全为先。如果安全驾驶都保证不了那怎么能够取得好成绩呢?

来自于英菲尼迪的首席培训讲师为大家做简短的赛前培训

驾驶坐姿是安全驾驶的第一步,其坐姿并不是强调舒适性而是强调车手对方向盘的掌控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持身体平衡。正确的驾驶坐姿的要点有三点:

1.无论何时你的脚都能全力的踩下制动踏板并且膝关节留有一定的弯曲度。

2.无论何时手部肘关节也应该留有一定的曲度,其标准是在你身体紧贴椅背之后,手腕能轻松的打在方向盘上。

3.尽量调高座椅以获得良好的视线,并且调整头枕使其上沿与你的头顶平行。

很多人在驾驶自动挡车型时都忽略了左脚的作用,其并不是放在那里一直休息的器官,而是在激烈驾驶是使你保持平衡的重要部位。值得说明的是在驾驶民用车型的时候并不需要用左脚进行制动,一方面是因为其带有助力的刹车踏板让习惯于右脚刹车的你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刹车的力度,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车型均配备了刹车优先系统,使你你油门刹车无法同时进行。

对了,方向盘要握在3点和9点的位置哦!

由于本次比赛分为了4个项目,所以主办发特地将选手分为了ABCD四组,4个组别同时开展各自的项目,对于这种细心的安排编辑表示非常满意。

编辑所在的D组首先进行的是G37赛道驾驶体验,虽然不能体验那令人血脉喷张的长达830米的大直道,但是能够将G37开上赛道也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

整装待发的G37 Sedan

整装待发的G37 Sedan

考虑到赛道湿滑以及参赛选手层次不齐的水平,主办发特地安排了专业赛手驾驶的引导车在前带领剩下的2两辆G37车型,全程不允许超车,虽然这会影响到包括我在内很多选手的驾驶激情,但享受激情的前提则是安全。

不仅如此主办方还在每一个弯道旁用桩桶摆出了正确的行车路线,不仅让选手有了赛道体验,也使得赛手对赛道中的行车走线有了初步的了解。

由于主办方并不允许在试乘环节将头手伸出窗外,所以不能给大家到来G37在赛道上的英姿。不过在两圈的赛道体验过程中让我对G37这款偏重于舒适性的运动型轿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是G37动力输出相较于G35来说更加的持续、线性,哪怕是在4000时全油门也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推背感,这不免令我有些失望,要知道G35那台VQ35HR发动机在超过3000转全油门会产生爆裂的令人窒息的失重感。不过我们并不能低估G37这台VQ37HR发动机。实际上这款发动机在全转速范围发力更加的持续、线性,这也使得驾驶者能够对其油门进行更好的控制。个人认为使得G37的加速感没有G35来的猛烈的重要的原因则是其7档手自一体变速器的使用,因为之前5速变速器齿比较大所以能够活动更大的加速G值,而G37的变速器适当的缩小了速比,这就导致其加速度有所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加速时间会增加,要知道G370-100的加速时间可以做到5.5秒)减小速比最大的好处就是日常驾驶的时候换挡转速得到降低,经济性和平顺性得到提高,瞬间的提速能力也相对于5速来说有了不小的进步。

说完动力在说说G37在赛道驾驶操控的感受,这里要强调的是G37只是一部高性能的民用车而不是一款跑车甚至于赛车,其是在豪华房车的舒适性的前提下尽量的提高其运动性,我们并不能以赛车的标准来要求他。所以其在赛道试驾的过程中悬架还是显得有些偏软,在连续弯道中车身姿态显得比较摇摆,而且其配备的普利司通泰然者系列轮胎在操控性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心得,在并不激烈的的驾驶中也能发出扰人的尖叫声来表示抗议。

 

在驾驶G37进行过两圈赛道体验之后,我们来到了今天第一个项目——趣味倒车比赛的现场。这个项目的成败基本上就决定了选手能否突破重围去到上海国际赛车场与其他选手一决高下。

这个项目主要是考验驾车者对整个车身姿态的把控,并且这种把控是逆向的。这种把控看上去很简单,可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不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在S型的弯道中完成比赛,还要避免碰撞桩桶。按照规则每碰到一个桩桶就会罚时三秒。

不过在后来的比赛中某些选手吃透了比赛的规则采用了“恶意碰撞”桩桶的方式来获得最短的时间,因为规则中并没有对桩桶碰撞数量有所约定,也没有对车的行车路线进行约定,这也是我对本次比赛稍感遗憾的地方。

对于这个项目个人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去观看车内的倒车影像系统,那样会使你彻底的晕头转向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右侧的后视镜,使右后车轮尽量的靠近桩桶,然后控制好速度就ok。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听车上教练的指挥,那样你会对自己车身姿态失去感觉的,最终编辑在扫到一个桩桶的情况下获得了30秒的成绩,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成绩,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相信进入25秒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下午的第一个项目对于编辑我来说应该是强项了,虽然是不等距绕桩加紧急避让但是对于笔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这个项目的要点就是控制好油门并掌握好刹车的时机切记不可操之过急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关键的。

这个项目用DS档是最为合适的,因为在这个场地绕桩过程中一档速度就足够了。所以利用DS档将发动机转速保持在4000转以上,哪怕速度稍快也不需要踩刹车,稍微松点点油门就能利用发动机制动来减速,在车辆行进至倒数第二个桩桶时调整好车头的方向就可以全油门加速了。

绕桩的核心要点就是要使车辆尽可能的贴近桩桶,将弯曲的路线走至曲直,值得说的一点就是刹车在绕桩过程中是最为忌讳的,他很有可能使车辆失去原有的姿态从而使车辆不必要的减速甚至是失控。

在进入U型弯前稍加制动,然后以曲直的线路通过弯道。不过在第一轮编辑试驾的过程中在此处就发生了由于转向不足冲出赛道的悲剧。这并不是因为编辑急功近利大脚油门造成的,而是由于由于早些时候下雨的缘故,使得整个场地就有些湿滑,而U型弯那个地方就出奇的湿滑,我由于预判不足在入弯前刹车的时候制动力不足,已进入弯道前轮瞬间失去抓地力导致转向不足,从而冲出去赛道,一辆后驱车能开到转向不足,确实不容易。

通过U型弯之后,降档全油门加速,在靠近桩桶的地方松开油门,利用发动机制动来减速,然后转动方向盘躲避桩桶,刹停在规定区域内。

还是由于湿滑的路面,使得编辑在第二轮的试驾中稍微错过了刹车点从而碰到了最后一个桩桶,被罚时3秒钟。这对于编辑我来说是个天大的悲剧。要知道如果没有在罚时的情况下,我已经创造了全场最快成绩,并且领先第二名近1秒的时间。最终在加罚之后编辑的成绩定格在了28秒。

最后的8字绕桩比赛个人认为是本次比赛中难度最低的,不过实际驾驶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难度主要是高速行进过程中对行车路线准确的判断,尤其是你在经过绕圈之后就陷入一大堆桩桶阵当中,如果不熟悉场地的人很难知道这个车该往哪里看。虽然看倒着的那个桩桶头指向的方向来判断行车路线,但在桩桶阵当中能保存如此敏锐的洞察力还是不容易的。

这个项目的操作要领就是直道加速不可以太猛,这样入弯前刹车力度过大会影响弯中的速度,所以个人认为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以一个适当的速度入弯,然后稍送油门利用发动机制动力进行减速入弯,在整个圈形绕桩的过程中可以稍稍的加点油门,让车辆略带漂移的通过弯道。

在出弯的一霎那就可以全油门出弯了,然后在适当的刹车点进行制动就大功告成了,不过湿滑的路面确实对选手们的发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驱车甩尾的事情经常发生,最终在这个项目中编辑取得了18秒的成绩。

不过近80秒的总成绩也使得编辑无缘上海F1赛道,这让笔者感到无比的遗憾。不过能有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深入的体验英菲尼迪G系车型的机会还是非常难得的,在我看来这是一款优雅的、有气质的、有野性的豪华运动轿车。他可能不是最舒适的,可能不是最运动的,但却是最优雅最有气质的。

期待来年能与他再次相聚,也祝愿代表西区代表成都的选手能在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由红牛F1车队官方合作伙伴,英菲尼迪为旗下G系车型度身定制的2011赛季“G系极风之旅”华西赛区晋级赛于7月2日至7月3日正式开赛。160位来自华西赛区选拔赛晋级的选手,在成都金港国际赛车场挑战多项高难度驾驶技巧项目,激情体验了英菲尼迪G系车型的运动情怀。最终共有10名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将角逐在上海F1赛道举办的G系极风之旅全国总决赛,获胜者将成为英菲尼迪荣耀的Master G冠军头衔,并获得英菲尼迪运动型豪华轿车G37一年免费使用权。

2011赛季英菲尼迪G系极风之旅秉承英菲尼迪品牌动感隽雅的内涵,再次深入诠释了“隽雅于型 澎湃于心”的G系精髓。历经地区选拔赛的空前盛况,G系极风之旅晋级赛阶段共分为华西、华北、华南、和华东四场,由地区选拔赛晋级的选手参与挑战。作为四大晋级赛的首站,华西赛区晋级赛在成都国际赛车场上演了一场激情飞扬的挑战,让选手们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极速体验,并从不同层面体会了G系车型引以为傲的高端技术与澎湃非凡的运动气质。

华西赛区晋级赛燃情赛道

晋级赛阶段的挑战项目分为不等距绕桩及8字往返绕桩。10-20米左右的不等距绕桩项目体现了G系车型精准的指向性,展示了其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的完美调教;而8字绕桩项目也令选手们充分感受到了G系车型完美的操控性,其发动机强大的动力输出和底盘的运动型调教,令选手们大为赞叹。在紧急避让的环节,由于英菲尼迪多项安全技术的精准介入,使驾控更加平顺,并大大提升了行驶安全。同时,G系车型采用发动机前中置(FM)的布局,使其达到了近乎完美的重量平衡,抓地力得以充分发挥,灵动与敏锐更可随心掌控。此外,现场还设置了趣味倒车环节,令参赛者更加全面地体会到英菲尼迪G系车型的完美操控。

而在赛道体验项目,英菲尼迪运动型豪华轿车G37/G25给参赛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G系车型全部搭载享誉世界的VQ系列发动机,引擎悦耳的轰鸣中,油门响应极为迅捷,持续为车身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成就了极佳的加速能力。此外,G系车型还采用了带自适应学习程序和运动(DS)模式的手自一体7速变速箱,同时还装备了能够体现激情运动气质的镁合金换挡拨片。轻触安装于方向盘上的镁合金换挡拨片,即刻感受F1赛车的驾驭乐趣,体验逐电追风般的迅疾加速和雄浑浩荡的澎湃动力。 

极风之旅挑战升级

相对于2010赛季G系极风之旅创新引入的V-box专业设备,本届极风之旅则更专注于营造竞技氛围。比赛现场配备高科技计时装置,精确记录每位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使挑战更公平、权威。同时,为了让参赛者能够更加快意酣畅地体验到英菲尼迪G 系极风之旅的无限魅力,英菲尼迪还为每一位参赛选手精心准备了“G速战书”,详细地介绍了G 系车型的驾驶技巧与晋级秘籍。

上赛道挑战巅峰

继2011赛季G系极风之旅华西赛区晋级赛之后,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晋级赛也将陆续展开。届时,将有40名选手从晋级赛中脱颖而出,他们将齐聚上海F1赛道共同挑战2011赛季G系极风之旅全国总决赛,获胜者将成为英菲尼迪荣耀的Master G,并获得英菲尼迪运动型豪华轿车G37一年免费使用权。

运动型豪华座驾G系列包括运动型豪华轿车G37/G25、G37双门跑车、G37硬顶敞篷跑车四款车型。凭借着隽雅的身形及澎湃的动力,英菲尼迪G系车型开创了前所未有的驾驶理念——G系车型不仅是品牌旗下车款最为丰富的产品系列,更代表着自我激赏的时代精神,与新生代豪华车消费者的特质不谋而合,极致体现了G系车型 “隽雅于型 澎湃于心”的无限魅力。
 

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身形,简洁有力的立体腰线设计,勾画出英菲尼迪G系全线车型极具时代感的前卫外观。隽雅中充满张力,一触即发的蓬勃力量,让人过目难忘。

英菲尼迪G系全线车型以其强悍的性能征服了众多追求速度与激情的豪车精英,使G系列车型俨然成为澎湃动力与激情操控的代名词。该系列车型采用前中置(FM)平台配合后轮驱动的传动方式,搭载VQ37HR / VQ25HR发动机,应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VVEL),“迅疾加速”技术,电光火石间即可迸发出超强动力。全新七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换档平顺流畅,从而带给用户随心所欲的纯正跑车驾驶乐趣。

同时,全新G系全线车型还标配了中文菜单、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 (Real-Time Traffic and Dynamic Route Guidance)——全方位动态导航和细微划伤自动愈合车漆(Scratch Shield Paint)等领先科技。

高性能VQ25HR、VQ37HR、VK50系列发动机 — 动力尖端科技

VQ 系列发动机,是唯一在14年中连续入选沃德汽车世界(Ward’s Automotive World)评选的“年度十佳发动机”的引擎。 VQ37HR发动机可以顺滑地达到258千瓦(351马力)/ 7,000转/分和361牛•米 / 5,200转/分的峰值扭矩。而性能同样出色的VK系列发动机是日产为其高端车型开发的V8自然吸气式发动机,FX50配备的VK发动机可轻松达到最高317千瓦(431马力)/ 6,500转/分和500牛•米 / 4,400转/分的峰值扭矩,并且业内领先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VVEL)在不同转速下可无级调整进气门的开启量,更加提高燃油效率和增加油门响应。在保证强劲动力输出的同时,VQ和VK系列发动机还兼备低排放、低油耗的特点。它悦耳的马达声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特点,使VQ和VK系列发动机成为尖端科技的典范代表。

VQ25HR发动机采用了铝合金气缸体和气缸盖及低摩擦镀钼活塞技术,双顶置凸轮轴(DOHC)精细抛光,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CVTCS)优化了进气与排气,全面提升了动力输出,同时更加环保省油。使用在M25、G25与EX25车型上的VQ25HR引擎,缸径和冲程分别是85和73.3毫米,压缩比10.3:1,红线转速达到了7,500转/分。在6,400转的时候最高可以输出173千瓦(235马力),而在4,800转的时候可以达到253牛•米的最大扭矩。

四轮主动转向系统(4WAS)— 车随心动的顶级驾驭感受

G37双门跑车配备的四轮主动转向系统(4WAS)能够主动调整前转向传动比和后轮角度。当行驶到长距离、大幅度的弯道处时,四轮主动转向系统通过改变前转向角和后轮角度有效降低转向传动比;当以中低速通过急转弯处时,四轮主动转向系统则使用更快捷高效的转向传动比,带来更轻灵、敏锐的转向响应,令驾驶者在各种路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统( ICC with full speed range )— 更高级别的轻松安全享受

该系统可在设定好巡航速度后,由激光传感器和数码测距装置对前方车辆进行探测,与之保持选定的车距。英菲尼迪M的智能巡航系统可在0到145km/h的全速范围内工作,在非紧急情况下巡航时,亦可视前车情况而将车辆完全刹停,大大减轻驾驶者操控强度。

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Real-Time Traffic and Dynamic Route Guidance)— 全方位动态导航
该系统采用详细路段编码技术,可以将实时的动态信息加载于静态的导航地图之上,实时接收路况信息,直观显示道路拥堵状况,并采用动态路径规划算法规避拥堵路段,实现全方位的动态导航。

细微划伤自动愈合车漆(Scratch Shield Paint)— 自动修复车漆轻微划痕

细微划伤自动愈合车漆是一种能减轻浅划痕伤害的车漆技术,无需任何外力介入,对于诸如在洗车,越野时或者日常划伤一类的轻微伤害,车漆都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英菲尼迪G主要配置参数
●:标配 ○:选配 ▲:待查 -:无
主要参数 G37 3.7 AT 硬顶敞篷红木饰版 2010款 G37 3.7 AT 硬顶敞篷合金版 2010款 G37 3.7 AT 硬顶敞篷紫檀木版 2010款
厂商指导价: 75.41万 73.41万 73.41万
品牌: 英菲尼迪 英菲尼迪 英菲尼迪
级别: 中型车 中型车 中型车
长/宽/高(mm): 4660/1852/1400 4660/1852/1400 4660/1852/1400
轴距(mm) 2850 2850 2850
轮距(前)(mm) 1545 1545 1545
轮距(后)(mm) 1590 1590 1590
行李箱容积(升) 450 450 450
油箱容积(升) 80 80 80
排量(ml) 3696 3696 3696
最大功率(kw/rpm) 258/7000 258/7000 258/7000
最大扭矩(n.m/rpm) 361/4800 361/4800 361/4800
气缸数 6 6 6
变速器形式 手自一体 手自一体 手自一体
档位数 7 7 7
前制动器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100公里加速时间(s)
整车整备质量(kg) 1975 1975
经济油耗(升/百公里)
查看 英菲尼迪G 详细参数配置>> 

展开余下全文

1万

收藏

相关文章 换一批

全部评论

切换城市
当前城市
北京
B

获取最低报价

手机号
X
取消 退出
发送

写点什么吧

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