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车市

去APP了解更多精彩汽车信息
打开APP
< 新闻

《安定独家》 一评“死守股比”,真替你们感到脸红

李安定 2016-7-29 10:01

《安定独家》 一评“死守股比”,真替你们感到脸红-图1

 车市精英会专栏作家/李安定 (新华社高级记者 独立汽车评论人)

必须死守中国汽车合资企业50:50的股比,如若不然,中国汽车将被跨国公司全面控制,自主品牌将被扼杀。 这套耸人听闻的磕儿,每三五年要由汽车行业组织和央企的代表们开会重复一次,而且屡试不爽,让政府宏观部门股比放开的尝试一次次搁浅。

1994年国家确定合资股比限制时,中国轿车产量不到30万辆,那时节提防跨国公司控制中国汽车业还有点靠谱。斗转星移,今天中国年产2000万辆,成为全球无可撼动的第一汽车制造大国。还用20年前这套嗑儿说事,连用词都不换——“死守派”的诸位,我真替你们脸红。

前几年,我还作为“股比放开派”认真参与讨论。提出“保护出笨蛋,竞争出高手”的主张。但是,这次本来懒得搭理了。说透了,其实股比放开与否,不过是基于更高的国家层面上,履行中国市场化地位应尽义务的经济与外交考虑,对于中国汽车资本结构掀不起什么波澜。但是看到民粹世风之下,这套嗑儿大有“传代”之势 ,想想还得再说一次真话,立此存照。车市精英会67:“死守股比”一套嗑儿说了20年,真替你们脸红-图3

说到汽车合资50%∶50%的股比,最早起源于中外双方的博弈甚至磨合。80年代,合资企业前途未卜,摸着石头过河,中外双方都希望对方多担一份责任和风险。上海大众建立之初,德方曾主动放弃销售权。50%对50%,是双方达成的一种平衡。大众集团当年的董事长哈恩博士曾经在采访中对我说:在大众看来,股比再高,没有中方的支持,企业也无法生存。几个外国人面对几千中国人,规避“大象踩了小老鼠”才是当务之急。

《安定独家》 一评“死守股比”,真替你们感到脸红-图1

50%对50%的股比,后来被1994年第一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固化。也作为后来入世谈判中,中方坚持的对中国汽车的保护条件。

20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工业实力和全球汽车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讨论放开股比,甚至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绝非就是“亡国”大事。说透了,其实股比放开与否,不过是基于更高的国家层面上,履行中国市场化地位应尽义务的经济与外交考虑,对于中国汽车资本结构掀不起什么波澜。

略有现代企业常识就会知道,股比调整要股东各方同意。以中方在目前各个汽车合资企业中的强势,即使法规终于允许汽车合资企业股比放开,没有中方的同意,外方就能自行增加股比,相信绝对没门!车市精英会67:“死守股比”一套嗑儿说了20年,真替你们脸红-图4

为什么业内有人坚守股比保护?亲历中国汽车业发展30年,我倒是看到,有人凭借保护中国汽车的名义作了一些不大光彩的事情。

在2001年中国入世前,中国汽车被跨国公司进来后会“全军覆没”的愁云紧锁,央企和少数行业部门代表开会座谈,提出“国家队输不起”,要“前门打狼,后门拒虎”,把奇瑞吉利、华晨、达等“行业外”的国企、民营自主品牌拒之门外。当时,我在奇瑞亲眼看到,轿车生产出来停满厂区,却拿不到上市销售的准生证。李书福几次造访主管部门而饱受奚落。入世前夕,自主品牌命悬一线!

 2009年 ,全球金融风暴中,吉利看准时机收购了豪华品牌沃尔沃100%股份,为中国汽车大大增光。但是,当李书福要把沃尔沃拿回国内生产,就有人拿出股比规定,提出沃尔沃在中国必须成立50对50的合资企业,而且审批一拖三年,让吉利和中国人全资的沃尔沃耽误了宝贵的市场机遇。

2014年,我直言一汽集团总经理,说中国第一个百姓轿车自主品牌——夏利被作死,是我最大的心痛。这笔帐总不能算在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身上。车市精英会67:“死守股比”一套嗑儿说了20年,真替你们脸红-图5

且不说,在全球化的市场,吉利百分之百控股地收购了沃尔沃,瑞典人也没有骂政府卖国。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就是进军“世界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只许中国队进球,不许外国队射门。放开股比,加强竞争,吉利、奇瑞、华晨、长城、荣威、传祺、比亚迪一家都不会垮。

我放一句话在这里:两三年后,吉利们将会是汽车业中的华为、中兴、联想、小米;你们只不过是靠保护伞能和苹果平分利润的代工厂。说是还没有把外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学到手,一次次要求国家“暂缓放开股比”。你曾经认真在学吗?再给你20年,你能学到什么?读到老年大学你们恐怕也毕不了业,自主品牌早已绝尘而去了。

“保护出笨蛋,竞争出高手”。前半句已经被现实证明。后半句留给有出息的中国汽车企业、汽车人。

展开全文
切换城市
当前城市
北京
B
X

相关车型

网友还看了

推荐新闻 换一批

全部评论

提交中,请稍后...

评论成功

写点什么吧

取消

获取最低报价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