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车市

去APP了解更多精彩汽车信息
打开APP
< 昆明车市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

昆明地方站 2017-6-06 10:46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图1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图2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图3

>>>>何伟:很高兴来到长安汽车。回顾我国汽车行业近几年的发展,亮点很多,但中国品牌的崛起特别是在自主乘用车方面的进步,应该是最大的成就。为此《中国汽车报》今年策划实施了“中国品牌巡礼”系列报道,旨在为自主加油呐喊,同时也希望探究与梳理自主企业的发展脉络与经验教训。长安汽车被业界定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连续多年在自主乘用车板块销量过百万辆。所以我们编辑部在讨论巡礼的首站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领头羊”长安开始。我们想敞开聊聊。

>>>>朱华荣:感谢《中国汽车报》,如此看重我们。对汽车产业与汽车企业来说,认真与踏实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敢妄称“领头羊”,需要学习和积累的还有很多。处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我们不敢骄傲,也不敢放松。充当中国品牌的“领头羊”,压力很大,绝不是件轻松的事。

最近三五年,长安投入非常多,付出也非常多。外界看到的是销量增长,过百万辆的“光环”,但我们内部非常清醒,知道自己这些年过得很痛苦。为什么?因为长安的危机感很强,如履薄冰过日子。领跑是暂时的,实际上,长安的“领头羊”地位主要是基于销量,连续多年位居首位。但今年以来,长安自主的销量增长有所减速,而吉利长城等追兵兵临城下,长安的“领头羊”地位并不稳。之前我们开中层干部会,三分之一时间讲成绩,五分之一讲问题,其他时间布置工作。现在我在干部大会上,有机会就讲危机。成绩有,但是点到为止,重点是讲问题、讲不足。而且更多是讲面对未来发展的问题,探讨如何一步步去解决问题。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图4

>>>>何伟:对中国汽车人来说,我感觉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年代和最好的行业里。对自主品牌来说,赶上了汽车强国难得的机遇期和黄金期,但是过来人都知道,干自主是自讨苦吃,过去自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看好,难得的是长安坚持自主不动摇,你们一定是饱尝了艰辛和酸甜苦辣。前不久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发布,这个规划对长安来说意味着什么?怎么落地和执行?自主车企又将何去何从?

>>>>朱华荣:用酸甜苦辣形容我们干自主的,很贴切。说到《规划》,我先给你介绍一段小插曲。在这个文件出来后,工信部曾经主持了一次全国范围内很大规模的宣贯会,并找了三家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这三家企业分别是长安汽车、比亚迪以及宁德时代。我就很好奇,问工信部苗圩部长,为何让长安发言而没有选其他企业?苗部长解释说:“发言都具有代表性,长安代表自主品牌,比亚迪代表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则是电池技术的代表。”

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规划》出来后,我们发现国家为汽车产业预设的发展方向、希望支持的方向、希望企业努力的方向非常明确。在这个文件中,很多判断、用语乃至基调,与之前长安汽车为自身所作的战略规划很一致,这肯定了我们对产业走向与市场趋势的一些认识,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念。我们企业最怕的事情是,决策没跟上国家产业政策的走向,犯战略上的失误。

经过痛苦思考与反复琢磨,长安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及规律性认识自我感觉还比较靠谱。长安一直认为,战略牵引非常重要,所以长安向来是制定十年战略。去年,我们就确立了2025年长安汽车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及目标。其中就明确了,到2025年,长安汽车力争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图5

>>>>何伟:《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若干家中国汽车品牌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强,成为世界一流车企。长安的2025目标也是跻身世界前十强,这里强调的是哪些量化指标?

>>>>朱华荣:量化指标上,我们希望长安自主品牌2020年达到230万辆,2025年销量达到350万辆。去年这一数字为172万辆,今年确保190万辆、力争200万辆。但我们不能把目光过多聚集在数量上。我认为,在汽车行业打拼,不做一流,就会有生存危机,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竞争产业。此前我看到过一个排名,是关于全球所有乘用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长安汽车的影响力排在第二(大众是第一位)。但同时也还有一个全球市场影响力排名,在这个排名里,长安汽车仅在13-14位。

长安汽车:酸甜苦辣向上走-图6

访谈手记:

“长安从未摆脱过危机感。”朱华荣这句开场白着实让我心头一震。5月9日,在山城重庆老厂区老办公楼的会议室里,我们初次交谈,他就如此坦诚。几个小时下来,我们对长安“生于忧患”多了几分思索和理解,更悟出了长安之所以能成为自主品牌“领头羊”的内在成因。

不错,恰恰是危机感成就了今日的长安。环顾今日华夏,中国品牌乘用车已成气势,品质向上,汽车强国依稀可见。但回头望,自主品牌从开始就从来没被看好过,一直处在生存的逆境中。上世纪80年代自主品牌起步,长安自力更生悄悄干起了微车而一炮打响;2000年入世后,行业大喊“狼来了”而再度陷入覆没的悲观境地,长安没有“穿上跑鞋”搞随大流,而是燃起自主品牌的火炬,埋头苦练正向研发的内功;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自主又被推上唱衰的前台,包括权威人士都认为合资向下很快会把自主挤出市场,长安则登上了百万级台阶。几度风雨,几度沉浮,步履踉跄,争议不断,然而,秉承自强不息民族基因的长安就像是个倔强少年,挤不死,压不垮,条件不佳反而激发出创造力,千难万险反倒成为壮实的养料。看今日之长安,正是这一苦难历程的缩影。

长安身世显赫。作为中国首家现代工业的国企,首任董事长竟是晚清重臣李鸿章。这是一段一曲九折的民族慷慨之歌。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之始,知耻而后勇的李鸿章创建了上海洋炮局,开启了近代工业的先河。历史的列车驶入改革开放这一站,军工转民用,生产的中国第一辆微车于1984年下线。当年的洋炮局,变成今天的汽车厂,厂址也从长江口溯源到长江头。长安起步靠自主,基因是自强。长安走上自主这条注定艰难的不归路,与其说是自我的选择,不如说是时局的逼迫。150多年,长安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兴衰,今天又当仁不让冲上了中国品牌的前沿,冥冥之中该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技术出身、思维敏捷的朱华荣大学毕业后即加盟长安,从最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做起,期间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项目,一步一步做到长安汽车总裁。在他的带领下,长安先后在中国、意大利、日本、美国、英国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使长安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建立研发基地的汽车企业,并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具有长安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义为“长安模式”。

在我看来,长安的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但主要得益于天时,从起始开发的微型汽车到后来系列品牌都颇接地气,特别是在广大的西南市场;地利,偏于一隅的地理环境反而成就了队伍的稳定性,和企业心无旁骛踏实苦干的作风;人和,领导班子几经更替,但是萧规曹随不翻烧饼不折腾,保持了战略定力。这里既有军工企业执行力强的优良传统,又有遵守市场规则的鲜活因子。

“到2025年,长安一定能做到世界一流(即进入世界10强)。”朱华荣说得很有底气,如果做不到,在这个行业就呆不住,就有存亡危机。所以长安发狠劲搞技术研发,第一家在海外建研发中心,保持每年收入5%的研发投入,高薪礼聘技术人才特别是海归人才。据说,汽车有292项核心技术,长安一项一项已经掌握了272项,这似乎是个笨办法,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干自主要耐得住寂寞,难道有投机取巧之路可走?

说起做自主品牌,都有豪言壮语,信誓旦旦,但真在干的有几人。中国汽车的自主之路漫长,西望长安,我们充满期待。

展开全文
切换城市
当前城市
北京
B
X

推荐新闻 换一批

全部评论

提交中,请稍后...

评论成功

写点什么吧

取消

获取最低报价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