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MG3 这样一款在国内亮相不久的混合型小车,我们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商家和厂家发布的有限信息上。在试驾前后必然要多做一些功课,收集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这款小型跨界车的光荣出身。如果我们从它最值得炫耀的一页看起,这款车的原型之一是罗孚在被宝马收购期间的赛车MG ZR super1600( 罗孚25)。和这位拉力赛英雄同台竞技的其它车型都已经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在国内粉墨登场,如斯巴鲁翼豹、三菱Lancer EVO VII、标致206、雪铁龙C4,以及以拉力赛车Ford Focus RS 为原型的福特福克斯。这些车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国内三厢轿车的垄断地位,而且也使汽车周边的改装行业蓬勃兴起,在这个追求个性,充满激情的年代,为爱车的年轻族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在介绍MG3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原型车罗孚25。罗孚25的长宽高分别为3990毫米、1688毫米、1417毫米,轴距2500毫米,在欧洲市场有1.4升84马力、1.4升103马力和1.6升108马力三款汽油发动机可选。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大众POLO、福特嘉年华和标致206。
关于M G 3 的原型车, 南汽曾有两个选择,一是罗孚streetwise,另一个则是M G Z R 。这两款A 0 级车都是基于罗孚2 5平台开发,只不过M G Z R偏向运动,罗孚streetwise则带有Crossover风格,它融入了轿车、S U V、M P V等车型的设计理念,强调多功能和灵活的空间,因此也拥有更高的底盘和更大尺寸的轮毂,像一个小型的城市S U V。这种带有跨界感觉的车型正是近几年非常热门的车型,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南汽最终选用了罗孚streetwise作为M G 3 的原型。与原型车2 0 0 3 款罗孚2 5 s t r e e t w i s e相比,M G 3的前脸与罗孚streetwise几乎一模一样,四圆灯的设计带有明显的家族特征,和自家大哥M G 7有几分相似,比较另类的是M G 3的整个前脸都是黑色塑料做的,这种材料可以很好地防止刮伤,但在视觉上让人乍一眼看起来觉得有些奇怪。与原型车相比,M G 3的尾部进行了一些改动,把三角形尾灯换成了MGZR的多灯组一体式尾灯,提升了整车尾部的运动感,除此之外则基本保持了原型车的面貌。
在内部,与MG7忠于原作的设计不同,我们发现MG3的内部相对原型有很大不同。经过查证,原来MG3 SW虽然使用了RoverStreetwise的Cross车身,但是内部的中控台布局、仪表盘、空调出风口以及手套箱都挪用了MG ZR的设计。整个驾驶舱多了很多圆形元素,显得更为运动、更活泼。毕竟罗孚Streetwise诞生于2003年7月,现在看来很多设计已经比较老旧,南汽在整体布局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必要的翻新。MG3方向盘上带有音响控制按钮,仪表盘造型也比较普通。从实用性角度评判,MG3没有全自动空调,这让它与SX4、CrossPolo等竞争对手比起来没有明显的优势,但MG3多了蓝牙免提系统,还有前后倒车雷达、电子指南针等便利装置。
为什么说MG 3 Streetwise可能会搅乱现有的小型车市场?首先我们从它的车身尺寸说起, M G 3 长4 0 1 1 毫米、宽1 6 8 8 毫米、高1400毫米,轴距达到了2500毫米。而目前国内现有的A0级车型主要有飞度、2 0 6 、P O L O 等车型。像P O L O 的车身尺寸为3 9 1 6 / 1 6 5 0 / 1 4 6 5毫米,轴距为2 4 6 0毫米;飞度的车身尺寸为3845/1675/1535毫米,轴距为2450毫米。如果从车身尺寸和轴距来看,MG 3要比现有的A0级车都大一些,似乎有些A级车的味道。
不过和A级车比起来,M G 3系似乎又显得小了些。因为A级车骐达车身尺寸为4205/1695/1540毫米,轴距为2600毫米。因此虽然它比现有A 0级车型大,但由于还未达到A级车的标准,所以还是必须停留在A0级这个细分市场内翻云覆雨。所以受其车身尺寸及轴距的影响,在与其它同级A0级车型竞争的时候,比较容易在外形尺寸和内部空间上占据优势。
除了尺寸和轴距外,MG3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动力。MG 3系的原型车在欧洲有3种动力配置,包括1.4升、1.6升和1.8升,而国产的MG 3只保留了1.4升和1.8升两种排量。据了解,厂家这样做的构思1.4车型主要为满足家庭代步需要,而动力更强的1.8车型则为满足那些热衷驾驶乐趣的人群。目前在国内的A0级车型,排量主要集中在1.3升至1.6升之间,从这个角度说,MG3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搅局者。
在这个级别中,排量为1.8升的A0级车几乎不存在。说一说名爵的这个全铝发动机系列,其1.4升发动机功率为103马力,扭矩为123牛/米;1.8升发动机的功率为120马力,扭矩为160牛/米。其中MG3系配备的1.4升发动机配备了进口5速手动变速器,1.8车型则采用德国ZF提供的CVT无级变速。我们在试驾时发现这台C V T变速器在D档时全油门最高转速只有4200转/分钟左右,而在Sport模式下极限转速被提高到5500转/分钟,在模拟设置的6个手动档位上极限转速被进一步提高到6000转/分钟。这与一般车厂的调校手法很不同,多数车型在全油门状态下D档和S档的加速表现区别甚微,区别只是在半油门时S档可以保持较高转速。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Cross四象限理论”的说法,即汽车须在由操控性、动力性、适应力和风格力组成的四个象限中,都具备较高的点值,才可谓Cross混型车。仔细想来,这四项指标也的确能够涵盖我们对混型车的需求。其实,轿车的舒适性、MPV的功能性、运动车型的操控性以及SUV的通过性是我们从各车型功能性出发的追求;而当我们拿到一辆以混型为理念的车时,衡量优劣的标准概括起来的确是这个理论中涉及的四项。
在操控性能上,M G 3装配的紧凑型麦弗逊独立前悬架,配合副车架和纵向推力杆,结构紧密,并能更多地过滤上下颠簸的冲击力,达到操控与舒适的相对平衡。在弯道中,规格较高的轮胎能够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同时悬挂的支撑性有效抑制了车身侧倾,四轮盘刹则能够确保车辆在制动中的稳定性。
前面我们介绍过的这台1.8升发动机在M G 3上表现得可圈可点,相对于1 1 5 0公斤的车身来说,发动机始终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力,9.2秒的加速成绩在同级车中毫无悬念地成为王者。不过,由德国ZF公司提供的CVT无级变速器表现得不够稳定,在中断再加速时减档不够迅速;不过手动模式下表现顺畅。应该说,名爵对性能的追求延续了英式绅士运动派别的风格,在深沉的性格里隐藏着犀利的攻击能力。
MG 3SW以城市道路的驾驶环境为假想设计,在刚性较强的运动底盘基础上实现了160毫米以上的离地间隙,这就在操控性与通过性之间寻找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中点。在非铺装路面的石子路上行驶时,M G 3 既保证了其作为运动小型车的驾驶乐趣,同时也通过底盘高度和底盘护板保证了车辆的通过性能。加上电子防眩目后视镜、驻车雷达以及电子指南针等驾驶辅助功能后, M G 3 的城市生存能力应该不容质疑。
最后我们谈谈M G 3 掀起的风格魅力。由黑色蜂窝结构进气格栅,外凸的一体式黑色保险杠和金属质感的装甲护板(实为塑料材质)赋予这款小车更多的跨界元素。应该说,尽管具备了运动风格和越野风格,但我们还是能在M G 3 的身上很轻松地发现英国汽车设计的典雅与复古气质,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风格并不是容易泊来的东西。
展开余下全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