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车市
官方指导价:13.18-16.98万
级 别:SUV 电耗:16.30度 /约0.33元/km
输出马力
纯电续航
快充时间
慢充时间
官方合作 安全便捷
182人参与评分
我是二代哈弗枭龙MAX的车主,提车(165智驾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和大家分享下这几个月用下来的真实感受,尽量客观中肯。 我比较满意的几个方面,他的空间、动力、能耗、舒适等方面都挺好的,虽然在一些细节和人机交互上还有提升空间,但考虑到它的价格和定位,这些小毛病基本都可以接受。车无完车,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主要这车还是四驱的!
使用下来还有些地方还需提升,也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大家吐槽多的喇叭声音,很刺耳,确实有点廉价。车机自带的应用商店里软件也比较少。语音助手会被车内说话时不断的唤醒。
黑色外面最满意的,大气,上档次,特别是刚把洗完车时。哪才一个漂亮,谁看见都问问。
内饰门框,感觉和塑料感是的,看着不是那么的有档次。不过这个价可以了,不论多好的车,都有弊端,不可能那么多完美。这个价的车内饰其实没必要要求太高了。除非你花的钱到位了
动力感受非常好,发动机驱动加电机驱动能给我很强的动力。空间大小很满意,超出了我的需求,并且没有超出我得预算。
不满意的也就是智能化方面吧,语音交互只有一些车内的,简单的,没有类似于小爱同学和理想同学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动力:随踩随有舒适性:座椅通风三挡可调,坐垫吹风、靠背吸风油耗:比我17款H6省油太多了
车道居中保持:开启以后隔几秒噔噔噔,因为要压线!开启以后转向调整粗暴动力平顺性:1、人工驾驶、标准、动能回收弱、纯电上坡的时候松油门马上又踩油门有一点拉扯感。2、人工驾驶、标准、混动模式、动能回收弱,时速93~98这个区间内会偶发出现明显拉扯感,具体状态就是松油门再踩油门。3、自适应、标准、动能回收弱、纯电/混动下小坡,会感觉到带着一点刹车的感觉自适应巡航:遇到前方有车速度降下来以后变道超车,油门猛加,厂家是否可以OTA一下,让用户自己选择自适应状态下加速速度,比如:弱、标准、强4、原厂配的锦湖轮胎湿地抓地力太差5、倒车的情况下,默认车速有点快
在前年一代枭龙刚推出时,我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了它,对这么一款有着创新理念的车未被市场认可感到遗憾,并在网上发出三点改进建议。第一不盲目跟随市场对外观大气霸气的潮流,此车的设计进一步流线化,追求最佳空气力学效果,进一步降低风阻风噪。第二发扬此车内厢长的优势,突出适用于自驾游的优势。第三进一步挖掘降低能耗的潜力,适当保留机械按钮提升在座椅的人体工程学及音响水准。这次二代出来去看车发现三条建议都被采纳了,车体调性越加流线,空间放大,音响加了选装,取消了鸡肋的副驾屏显,保留了物理按键。风阻风噪有所降低,在节油通过后轴耦合摘合得到提高。对于这样一个HI4技术加持的新车,我在看车10分钟之内就拍板买单,110PRO加五千元选装包,开后备箱底板看过独立功放和确定座椅有按摩通风功能后,毫不犹疑下单。
还可改进之处。第一发动机舱比较空旷,似乎还能把车头降低显出弧度,这样既能降低风阻系数也对近前视野有好处。第二升级的独立功放音响调音还欠火候,高频不够通透,中频层次不清晰丰富,低频力度不够。音质效果距离高保真播放效果尚有距离,感觉朦胧温吞像喇叭蒙着厚布。第三屏显信息和方向盘上操控旋钮都有不和驾驶逻辑甚至反人类设计,如方向盘左右两侧按键,为何不设计成右手主要负责驾驶,左手主要负责多媒体。现在则是左右混乱分配,不符合驾驶习惯逻辑,要适应很长时间。第四换挡和拐弯灯拨杆都存在阻尼卡位感太小的毛病,很容易滑错档位,每次都要低头仔细看着才能准确入位。第五显示屏信息罗列展示不够专业细致,这么多行驶模式的车子搞得像傻瓜相机显示,完全失去了操控乐趣。特别是针对持续上山的极端情况下,司机需要时刻了解电耗油耗和驾驶模式信息。第六驾驶座椅有些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坐在椅子上屁股无法舒适陷入,而像架在两侧高起之间。
孟宪慈26条评论
孟宪慈27条评论
孟宪慈暂无评论